客家人迁徒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18-01-26 浏览次数:133次
客家人是一个很特殊的族群,因为人家称我们为「客人」, 我们也自称为「客人」。

我们这群客人, 并没有受到「客人」的礼遇,因为我们在客居地,只能选择当地人未佔有的地方居住。 在各 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艰苦地谋生。台湾的客家人正是这样﹐加上人口很少, 难免受到多数族群的歧视, 养成了「自卑」的性格。出 外谋生的客家人更 是常常隐瞒自己的「客家」身份,过著边缘人的生活。
其实客家人是个很优秀的族群,这个事实在80 年代末期受到特别的注目:因为那时的新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,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总统李登辉,另一个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总统李光耀(接棒的吴作栋)都是客家人 。亚洲的三个汉人国家, 同时由客家人来掌权, 不能不叫人啧啧称奇。
客家人以「晴耕雨读」为家训,重文又尚武,故出现在历史上的名人,包括各方人士:如著名学者 朱子、王阳明……,著名军人朱德、叶剑英(中国解放军)……, 革命家孙文(国父)、洪秀全、石达开(太平天国)……, 政治领袖邓小平、李登辉、李光耀等等……,不胜枚举。
这麽优秀的客家人,为什麽被称为「客人」? 我们是那裡来的? 为什麽会离开自己老家, 长期在他乡作客?
客家人原住中国的黄河流域一带----即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等省,故被称为「中原客家」。
客家人离开故乡主要是为了逃避战乱、 飢荒、或不稳定的政局。选择南移是为了 寻找食物----江南是中国著名的米仓。
现在就介绍客家人的六次大迁徒:

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:
为了防备异族从南方人侵﹐他派大军至广东北部。由于客家人勇敢善战﹐入伍当兵的很多。这支大军的从员几乎全是客家人组成。 秦始皇死后﹐不久秦亡﹐驻南方的这支大军因为回不了中原﹐成了第一批离开中原的客家人。他们被称为「北江」客家﹐北江即珠江支流之一。
第二次在东晋五胡乱华时﹕
由于五胡侵入中原作乱﹐山西、河北、河南一带的客家人只好成群结队越过黄河逃难。 他们先进入安徽省﹐再渡过长江﹐进入江西省的北部一带﹐在此安居下来。
第三次在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及黄巢之乱时﹕
由于藩镇割据政局紊乱﹐民不聊生﹐黄巢之乱随之而起﹐横扫之处﹐人民蒙受残酷灾难。 住在灾区的大批客家人不得不从江西北部向江西的西部﹐福建省的西部与南部﹐以及广东省的东部与北部等地迁移。
第四次在南宋末期﹕
这时北方来的强悍民族蒙古已佔领华北﹐对偏安的南宋王室继续追赶﹐欲完成统一大业。宋朝王室放弃了首都杭州﹐迁移到福州﹐再到广东崖山。这时居住在江西和福建的客家人为了保护宋朝江山﹐也跟著移向广东的北部和东部。 他们加入客家出身的爱国志士文天祥组织的义勇军﹐与蒙古军奋勇作仗﹐堵截蒙古军达数年之久。不过最后还是寡不敌众﹐文天祥被捕﹐皇帝投水自杀﹐宋朝灭亡。(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〈正气歌〉至今被人传诵) 。 许多客家人至今仍据守广东和福建的山岳地带。

第五次在明末清初的混乱期﹕
这时大乱相继﹐尤其是张献忠之乱﹐使得四川省居民全数逃亡﹐几乎成为无人之地。明亡后入关的清兵﹐开始平乱﹐攻进四川的清军﹐召募新移民入植开垦﹐无偿给与土地。广东与福建的许多客家人响应﹐因此展开了别开生面的「向西迁徒」。其中包括了邓小平的祖先。
第六次在清朝的中期﹕
这个时候客家人口增加﹐尤其是广东省的台山、开平、四会等地。为了生活从山地出来的人越来越多﹐这些人开始往外寻求出路﹐除了海南岛﹐有很多客家人迁移到台湾﹐这就是台湾客家人的祖先。
以上是客家人的六次大迁徒﹐奠定了今天的客家人口分佈的情形。
晚清以后﹐还有一部分的客家人﹐以东南亚为中心﹐向海外移居﹐现在已遍佈南洋各地。甚至于美洲大陆、欧洲等地都有客家人。不过这些迁徒没有上述「六次大迁徒」的规模﹐不但是零星的﹐而且各有不同的原因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容鸡麻的故事(客家神话故事)
相关内容
- 2018-05-17·客家端午节的讲究
- 2018-03-28·客家故事《卖屁香》,屁都是香的,到底怎么回事?
- 2018-08-07·客家故事之客家“等郎妹”的故事
- 2018-01-27·客家故事:目眉毛,垫好看
- 2018-01-27·客家人的茶酒文化
- 2018-01-27·客家故事:农夫与蛇妇的传说